心经开示网

钟茂森: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

发布时间:2024-11-01 22:26:52作者:心经网
钟茂森: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妇求淑女。勿计厚奁。】

这个“厚奁”,奁是嫁妆,厚奁就是丰厚的嫁妆。这句话是讲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需要娶贤淑的女子,不要计较贪图丰厚的嫁妆。

从事上来讲,“佳婿”、“淑女”以什么做为标准?当然是以德行做为标准,不是以他的家世、他的财产做标准。所以为自己的儿女择偶首重德行,这是事关儿女一生之幸福,德行是幸福的根基,如果把这个根基抛弃掉,幸福当然就不复存在,重利而轻德,后果必定是痛苦、烦恼一生。记载中说,孔子的父亲娶颜氏为妻,颜氏是孔子的母亲。颜家要嫁女的时候,嫁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先要看他祖宗积德的历史,发现叔梁纥祖宗积德长久,这一家德厚,於是就判断这一家的子孙必定能够贤达。果然后来孔子出生,成为万世先师。这都是祖宗有德,才感召这样的圣人来投胎。所以嫁女,看这夫家有没有积德的历史,娶媳妇,也要看她的家教,这个媳妇是不是真的可以做贤妻良母。娶了一个好媳妇就是有一个贤妻良母,能够旺三代;如果是娶了一个悍妇,唯利是图的女人,那不是只败三代,一败到底。所以《朱子治家格言》里面这两句话意思很深刻,教导我们择偶的标准。

重德首重孝道。《孝经》里面讲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孔子说得很深刻,你说一个人他连他父母都不爱、都不敬,他能爱敬谁,他会爱你、敬你?就像青年男女谈恋爱,男的追女的,天天给女的去献花、买礼物,打得火热,你看看这个男的有没有对他父母这样,有没有天天给他父母送花、送礼?如果他从来没送过,那不足以信。他连父母这样恩德深重的人,对他最有恩德的都不爱、都不敬,他会爱你、敬你,为什么?一定是有利可图。所以夫子说这是悖德、悖礼,违背了道德、违背了礼法。

古人说得好,“以势交者,势倾则交绝”。因为你家里有势力,他来跟你交往,当然如果一朝势力没有,这个交往也就断绝了。“以利交者,利穷则交散”。他图你的利益来的,来跟你交往,利益要是没有,这个交往也就疏散了。“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他是喜欢你的美色来追求你的,人总有老的一天,中年以后容貌就开始衰老,这个爱也就完结了。为什么现代社会这么多离婚现象?不是没有道理,还是因为最初择偶的时候不知道用什么做标准。要用什么做标准?“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道就是道义、道德。大家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志趣,互相仰慕德行,互相提升,这成为道友,才能够到天荒地老,这种情义才是长久的。所以择偶,乃至更广泛的,择人、择友,都是要以德为本。如果是重利而轻德,下场一定是将自己一生幸福都葬送掉,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贤德君子、有智慧的人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汉朝有一个贤人叫宋弘,光武帝(汉朝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守寡,托光武帝为她向宋弘说媒。可是宋弘已经有家室,这光武帝也就来试探试探他,跟他讲,说“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一个人贵盛起来了往往要更换朋友,他富裕起来了,有钱财了,往往会换妻子(现在这种所谓的包养情人),这是不是人情之所在?宋弘听到光武帝这么说,马上就知道他的意思,他正气凛然的说,“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时代的朋友不能够忘记他们,这是道义;跟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不能够休掉,不下堂就是不能离婚,这是情义。这句话说得光武帝也真的很惭愧,不好意思,光武帝他自己也更换了皇后。宋弘这种凛然正气、这种德义,对当时整个朝廷都有很好的感化作用。所以一个人能够讲道义,就能够对一个社会带来好的影响。现在的人稍稍富起来,马上就想到要离婚、要续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假如光武帝对他来讲,想跟他来说媒,那他岂不是惊喜异常,这个好事情,娶的是公主,做驸马,这不是三生有幸的事情吗!哪里还会顾得上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所以看到宋弘的这种德义,我们真的是汗颜,要发心效法。人不一定要做到很伟大,但是必须要使自己的道德崇高。你不一定要做伟人,但是应该做一个君子。

与之相反,在历史上还有一个故事,是唐玄宗跟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是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天生丽质,而且是能歌善舞,才智过人。她是先嫁给唐玄宗第十八子寿王做妃子,可是唐玄宗看到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就把她召入宫来。后来因为杨玉环善於奉迎,又能歌善舞,又很有姿色,深得唐玄宗宠爱。“长恨歌”里讲,她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专宠,后宫没有一个容貌、姿色、才智比得上她。从此唐玄宗沉迷於酒色,“从此君王不早朝”,不问国事,把杨玉环封为贵妃,而且杨门一族都非常显赫。唐玄宗他本来最宠爱的是一个叫梅妃的,梅花的梅,因为这个贵妃很喜欢梅花,唐玄宗就叫她梅妃,但是自从娶了杨贵妃之后,他就喜新厌旧,梅妃也就只好过著冷宫一样的生活。结果后来安禄山因为曾经为朝廷立了大功,玄宗非常赏识他,就召安禄山来朝,而且甚至还叫杨贵妃姐妹俩都跟安禄山结交。而且传说中杨贵妃在宫中还跟安禄山有染,但是唐玄宗没有办法割舍,还是对她很宠爱。后来安禄山叛乱,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安史之乱,朝廷几乎到了破国的地步。当时朝中文武百官都非常痛恨杨国忠和杨氏姊妹,等唐玄宗仓皇出逃的时候,走到马嵬坡这个地方,文武百官就不走了,历数杨家,包括杨国忠和杨氏姊妹祸国殃民的罪恶,当时怒杀了杨国忠,而且迫使唐玄宗赐杨贵妃自尽。所以杨贵妃当时是“宛转蛾眉马前死”,落得这么一个下场,自缢身亡,死的时候三十八岁。从这个故事看到,唐玄宗是以色取人,终是为色而破国;杨贵妃是以势取人,背离了原配的寿王,嫁到唐玄宗这里,当然也是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从这里看到,唐玄宗也不是佳婿,杨贵妃亦非淑女,落得破国、丧身。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每一字每一句都是真理,违背了这些真理,必定是受到因果的制裁。

这句经文从心上来讲,是教导我们一心只存道义,不要想著势、利、财,一心存道义,利益自然在其中。过去孟子去见梁惠王,梁惠王见到孟子就问,“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这叟是对孟子的尊称,说您老人家不远千里而来,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利益?“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说大王你何必一开口就说利益?你只要心存仁义就行了。大王说,何以利吾国,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利益?一个大夫说,对我们家有什么利益?一个平民老百姓说,对我自身有什么利益?“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这个国家就危险了。大家都贪利,最后都失利。孟子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从来没听说过一个有仁义的人会抛弃他的父母,会悖逆他的长上。所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你只要谈仁义,何必要说利?谈仁义,利便在其中。因为利是人人之所求,孟子在这里只说仁义不谈利,这是帮助我们正本清源。人存著道义,必定就感召道义的眷属。所以嫁女择佳婿,不要想著贵重的聘礼,不要去贪求人家的家世,娶媳妇求的是有德淑女,不要计较她家里的嫁妆多少,你自然会得大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