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开示网

觉悟也分层次,你知道为什么诵经时会流泪吗?

发布时间:2023-07-19 10:23:18作者:心经网
觉悟也分层次,你知道为什么诵经时会流泪吗?

佛教的觉悟也分层次,你知道为何诵读经书时会有感念而流泪吗

作为中国的儒释道文化,佛家以佛陀的智慧,传承了两千多年,来教导人们如何觉悟为智,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走上解脱之道,得以智慧。而在佛教的文化中,觉悟也分了层次,本文大茶经就以“觉悟”心,以及学佛者为何诵读经书、参佛时候为何会有感念,来探讨佛家文化的觉悟思想。

觉悟也分层次佛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有觉悟的可能性。所谓的“觉”即省悟,“悟”即醒悟。佛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一切众生皆由佛性”。可见,人人都有智慧,一切智慧都因所有困惑而未能觉醒。佛经上讲“觉”有分各种层次,如我们说的小乘、大乘、还有佛乘,都是以觉悟来判断次位。

小乘以“自觉”为主,大乘则以“自觉、觉他”的思想,而佛乘则“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所谓的觉行圆满,就是究竟圆满。而据近代高僧长老曾在书中说,对于界定“觉悟”的方法,在《大乘起信论》曾有提到。大乘起信论把“觉”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觉、始觉、究竟觉三觉。

所谓的“本觉”,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是因为一切众生本有觉性,所以佛陀告诫人们修持佛法,来堪破无明,断除烦恼,以求得我们觉悟的可能。佛说众生皆有八万四千烦恼,就有八万四千法门,可见“觉悟”就是佛教让人们断除种种烦恼而反省觉悟。

关于觉悟,佛家的文化,对于人们的贡献仅仅让人们忏悔就得益于社会,有了忏悔心,时刻自省,我们才能走向正确而正直的道路。有很多学佛者,经常诵经或或参佛事时经常会大哭或泪流满面,不仅仅是因无明烦恼而释放,更是是觉悟心起,忏悔心的表现。那么就有人问了,为什么诵经时或参佛时会有心有触动而流泪呢?

学佛人为何参佛诵经会有所触动或泪流呢?《无量寿经》云:“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所谓的“前世曾作佛道”意思是前世有做修行,是修行人,而非普通人。

《无量寿经》描绘了西方极乐净土的殊胜美妙,教主阿弥陀佛、左右胁侍观世音和大势至的殊胜功德以及往生净土的十六观想法门。奉劝众生信仰净土,受持观想法门,以便死后往生此极乐世界,永离苦海。《白话无量寿经·佛教文化经典丛书》采用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无量寿经》,是一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经典著作。

而为何“衣毛为起”就是寒毛直竖,这个情形有的时候在大众之中,有的时候自己或是个人,在佛前面读经念佛时,如果遇到这个情形,就是触动了我们的善根,或生起了慈悲心,种种心酸感念。

而踊跃欢喜,就是有的人诵念某经书时,欢喜自然,慈心清净。对于这两种人,如果有专心、用心的人应该都会有所感触,按照《无量寿经》所云一切皆因前生修行人而有感念。所谓的凡人,意思皆是前生修行与没修行的差别。

如果没有诵读经书参佛事的人,见闻此事,一定会感到很诧异,觉得他的态度不正常,如果你读到这段经文之后,或许就知道原因。但这种有感所念的心态一定要与经文相应,制心一处。

也因此,激发了人们固有的慈悲心、忏悔心。有了慈悲、忏悔自省的心理,我们在生活中就得以受益。我们就懂得缘起的错误,所谓有果并有因,有因必有果。懂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从中觉悟而有智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