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院士陈君石直言: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安全信心不足
6月23日上午,由国务院食安办指导,经济日报社主办,中国经济网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分论坛——“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在北京举行。
论坛上,多名专家均表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工作有信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说,中国的食品安全情况正在稳中向好的发展,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意识正在提高。
↑陈君石。资料图,图据视觉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则直言称,中国目前食品安全最大的问题其实回到了消费者身上,“我觉得消费者们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不足,而信心不足则来源于信息不对称。我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身体这么好?因为我什么都吃。”
食品安全情况稳中向好,趋势如何保持??
具体来说,孟素荷认为,当前食品安全稳中向好的趋势如果要把持住,最关键的是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优化,包括原料、物流和人员执行力等细节问题。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科技、管理、标准、政府监管都需要到位。↑孟素荷。图据中国经济网
河南省汤阴县食安办主任、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付国则在论坛上表示,作为食品安全基层工作者,他认为食品安全工作需要不断强化源头管理,构建天蓝水清的生态保障体系,确保农产品源头的安全;需要强化依法监管,贯彻"四个最严"构建严密高效的监管责任体系;需要强化检验检测,构建三位一体的检验检测体系,即企业自检,监管部门抽检或者第三方抽检,然后需要建立快检筛查体系,作为三位一体检验检测体系的补充。此外,还需要强化标准规范,构建包括诚信自律体系,可视可达的追溯体系五大体系。
目前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仍存在不足之处。江苏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奇富在论坛上表示,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兽药残留等一些常规项目的检测已经趋于成熟,但由于技术和人员因素的影响,阳性检出率低仍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痛点所在。
孟素荷认为,中国食品行业不要沾沾自喜与目前的情况,而是要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的短板,“因为只有短板才决定着水平。我一直在说,不要急于做事情,而是要把事情做正确。”
那么,食品安全的未来在哪里?
孟素荷认为,从安全到健康的转型是食品行业下一轮创新的机遇,食品健康问题的解决同样也需要从原料到工艺再到装备等各个环节的变革。食品行业正依托科研技术进行着创新,而下一轮创新的目标应该是从安全到健康的提升,“实际上食品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三减:减油、降糖、减盐。它既是机遇,更是一个很难过去的门槛。”
孟素荷说,“三减”有着不小的难度:减糖,现在人们仍然没有找到糖的完美替代物;减盐,中国人若干年形成的口味本身很难改变,何况盐在食品工业中还有不可替代的防腐作用;减油,一旦落实减油,食品行业从工艺到设备都需要很大革新,就像油炸方便面和非油炸方便面,从设备到技艺差别是非常大的。
孟素荷表示,“三减”尽管非常难,但仍要科学、稳妥、有节奏的去努力去推动,因为健康与安全既是食品人的社会责任,也是终极目标。
食品安全除了需要尽快进化到食品健康,它的未来还与环境健康息息相关。
↑郑一青。图据中国经济网
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到底是怎样互为影响的?英国可持续创新实验室总监郑一青说,以海洋塑料垃圾为例,塑料大部分最终会进入海洋生态体系,之后又回到处于食物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已成为人类食品安全很大的一个警讯。因此,食品工业必须要担负起环境安全的责任。
郑一青表示,只有健康的环境才有健康的食品,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将会对全世界人类文明起到重要作用。她认为,未来中国在全世界食品安全中扮演一个极重要的角色,对全世界有非常重大的影响,“比如浙江湖州桑葚鱼塘等都是通过环境共生,达到了桑与鱼、蚕共生的生态系统。食品环境安全的综合利用,是将来中国对全世界可以做的一个重大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 严雨程 发自北京
编辑?潘莉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