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开示网

认清真相才能解脱自在

发布时间:2023-07-19 10:23:18作者:心经网
认清真相才能解脱自在

随着社会商业化的影响,“金钱万能”的口号已经响亮到肆无忌惮的地步,似乎有钱就有一切,所以一切都在向钱看。但富人的实例告诉我们他们的生活并非常人所想象的那样,一切皆能如期所愿!

我们一生的吉凶祸福,都遵循着因缘因果的规律。福不可享尽,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易经》说“厚德载物”,如果我们德不配位,那么这些物质财富就很可能给我们带来灾难。那些家财万贯的人也往往压力更大、过得更加辛苦。

寺院边上的村里就有这么一人,他家曾因父辈感到自己这族总是势孤力薄,于是发心集资修建了寺院的路,积累了大功德。都说三宝门中福好求,的确很快子孙发达,迅速富裕起来。后来,却因不肖子孙不加珍惜、肆无忌惮地挥霍,在赌场输得精光,昔日风光一夜间不复存在。家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而陷入困境,导妻离子散。

佛陀早就告诉我们,世间的福是有漏的。

如果不懂得积功累德,对福报又不知道珍惜,有限的福报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又有一些人有钱后就胡吃海喝,吃来一身病,又或者精神陷入极度的空虚中,寻求各种刺激因而造下无边罪业,并未因物质财富而获得幸福快乐。

物质财富并不是我们幸福快乐的唯一因素,如果没有智慧,甚至还会带来副作用。祖师教导我们:福不可享尽。假如福报尽了,幸福和快乐的源泉也就枯竭了。导师在《佛教的财富观》一课中,详细地开导我们要智慧、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财富。

如果金钱财富是万能的,那么当年生活在印度皇宫的悉达多太子,每天都过着常人所羡慕期盼的那种荣华富贵、家庭美满、应有尽有的生活,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有了修行解脱的意愿呢?

当然,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生存基本所需固然是重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忘却探寻人生的真谛,更不能辜负此生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导师在很多课程中都一再强调,我们要珍惜宝贵的人身,把握当下的修行机会。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特别在乎和关注的所在,心念就会不由自主地转向那个地方。末学就是特别愚痴,经常会在自己所喜欢的人事物上迷失自我而不自知,等回过神来已经造下不可挽回的业因了。通过修学和闻思,得知这正是我们的心之所迷:贪财的是财迷,贪色的是色迷,贪权的是权迷,其他如球迷、歌迷、影迷……因此,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及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显得非常关键。

这个世界在现代科技的美丽包装下,不断助长着我们向外攀缘的心,使我们只有在外境的刺激中才能感到充实,一旦稍有闲暇,就觉得空虚无聊。通过导师的谆谆教导,末学不再像以前那样——向外的攀缘心不再那么强烈,也不再以投机取巧、讨价还价的心态对待修学。因为已经明白修行才是走向解脱的唯一途径,所以在态度上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认真闻思法义,并到生活中去实践。在三级修学中,令末学感受到最多的是智慧善巧引导的力量,能让每一棵幼苗都能如沐春风般,得以健康成长。

渐渐地,末学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皆有所调整,感觉昔日的空虚无聊已经不复存在。虽然,尚未能完全断除固有的习气毛病,但是已经能意识到,一切都是自己错误观念引发的问题,也正在清除心灵垃圾的过程之中。末学真的特别庆幸,因为得遇三级修学,不再像以前那样糊里糊涂得过且过了,而是知道自己要明明白白地朝着解脱方向努力。

非常感恩每天拥有导师法语的洗礼,辅导员法师的悉心呵护,同行善知识们的提携帮助。令末学的法身慧命得以滋养,不再辜负生命的每一天,体会到真正的充实是来自内心的宁静。

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和虚妄不实的,如果我们妄执为有,妄执为常,就好比作茧自缚。只有充分认识到缘起的假相,认识到性空的原理,才能从根本上破除我们的执著,真正恢复生命的自由!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