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贪嗔痴

贪嗔痴——是人类身、口、意等一切恶行的根源

贪嗔痴是佛教三毒,也是修行佛学的师兄,必须要戒掉的三毒,因为但凡有其中一种,对于自身的修行来说,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学佛之人对贪嗔痴都有些了解,这三者的危害性很大,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学佛的师兄需戒除贪嗔痴,这样学佛之路才更顺利。虽然贪嗔痴的危害大,但也有一些刚接触佛学的师兄对这它并不了解,为此想知道什么是贪嗔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什么是贪嗔痴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指染着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着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什么是贪嗔痴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什么是贪嗔痴

上述就是什么是贪嗔痴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师兄在了解贪嗔痴的内容时,一定要对这三者有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意思,才能去戒除这三者。

...查看更多

贪嗔痴这三者也被称为三毒,它们的危害性很大,若师兄沾染了这三者,那么师兄的一生都将会受到影响,甚至死后轮回也会受到影响。师兄在戒除这三者前,要对它们有个了解,这样师兄也能有一些收获。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贪嗔痴的解释!

贪嗔痴的解释

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的,享受种种,那就属于贪。生活必需以外,过于奢侈的要求、追求,那都是属于贪这个范围。贪财、贪名、贪利等等,这都是属于贪。如果你虽然也很修行,但是与这个贪相应,依然是生死的根本。你想我要去极乐世界,然后你世间东西的样样放不下,贪得个要死,门儿都没有,去不了。必须要怎么样?淡化!

嗔心,很重的嗔心,要跟人家结冤仇,居士与居士之间结冤仇,居士与出家人结冤仇,跟家人结冤仇,然后你又拼命地念佛,这样修行有没有效果?你要了脱生死,要想离开这个五浊恶世,杂染的世界,你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必须往这个方向去才是。

愚痴就是对因果事理不明,叫愚痴,不是那种痴呆。

慢心很重,现在佛教属于这种状况,诸位!我们活在这个时代啊,物质生活是挺好,吃得也好,穿得也好,住得也好,是不是很好?但是佛法远不如过去了。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佛法很单纯的,那只是二十年、三十年呐。五百年之前?一千年之前怎么样?我们都没来呀,来了,不知道在哪呆着,没遇到佛法。

贪嗔痴的解释

你看唐代那么多的高僧,真正是高僧啊!你能够遇到唐代那些大德,你修行肯定是容易成就。你有不懂的问题,去问玄奘大师;念佛你念不清楚,很多问题,你问善导大师,我告诉你,一定解决问题。可是这些现在都没有了。我们抱怨谁呀?抱怨自己来晚了。我们这么晚了才来呀!你要怎么办呢?这实在太惭愧。你念佛拜佛,会拜得痛哭流涕,我这实在是来得太晚了,实在是惭愧得要死,应该是这样啊。

我们真的没福报,连印光大师那样的人我们都没见到,弘一大师没见着,虚云和尚也没见着。现在出家人也有不少,真正那种成就者是少,少,你不能怪谁,怪什么?时代如是,时代这样。

我们现在还遇到佛法了,你要觉得庆幸遇到佛法,你还相信佛法,有缘还皈依了三宝,这个是非常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遇,你遇到佛法,而产生信心,所以你不能产生我慢。现在居士,搞得比出家人还要我慢,他说我很修行,你们这些出家人都不修行。这样佛法就会败得很惨!让其他外面的一些教看笑话。

贪嗔痴的解释

上述就是贪嗔痴的解释,师兄可以去看看,这样对贪嗔痴能有更多认识。师兄在了解贪嗔痴的意思时,也要知道戒除贪嗔痴的方法,这样能及早戒除这三者,能让修行之路变得更顺利。

...查看更多

贪嗔痴是佛教常说的三毒,这三者的危害性很大,不但会让师兄的身心受到伤害,也会让师兄沉沦于其中,这样师兄的一生都将会受到影响。由于贪嗔痴的影响大,所以要及早戒除。只是在戒除前,也要对这三者有个了解,这样可以知道它们的意思。那接下来一起看看贪嗔痴的详细介绍!

贪嗔痴的详细介绍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因此又以贪与爱为同体异名。

《俱舍论》卷十六中说:“于他财物,恶欲名贪。”通俗地说,对于名、利,对于财物,对于外界一切可欲之物,甚至对于由五蕴和合之众生之体,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欲望,都可称为贪。《成唯识论》卷六中则说:“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有”和“有具”是指三界众生以及众生赖以生存的各种条件。并认为贪着这种心理能障碍无贪,并且因其执着于由五蕴和合的众生之体,导致生命处于不断的生死轮回中,长受三界流转之苦,所以说以生苦为业。

佛教认为,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将贪列为根本烦恼之一,并将贪与嗔、痴等一起作为有害众生修行的“三毒”。小乘有部以贪为“不定地法”之一,大乘唯识学派则以此为“烦恼法”之一。《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瑜伽师地论》中则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

贪嗔痴的详细介绍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诋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为。《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贪嗔痴的详细介绍

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根本烦恼共同起着作用。《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无明,断灭痴愚。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故经云: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佛者觉也;人有觉心,得菩提道,故名为佛。

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知有相,是无相之相。不可以眼见,唯可以智知。若闻此法者,生一念信心,此人以发大乘超三界。三界者:贪嗔痴是。返贪嗔痴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然贪嗔痴亦无实性,但据众生而言矣。若能返照,了了见贪嗔痴性即是佛性,贪嗔痴外更无别有佛性。

上述就是贪嗔痴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贪嗔痴的内容师兄要多去了解,而且师兄也要对消除贪嗔痴的方法有了解,这样可以及早把这三者去除。

...查看更多

贪嗔痴是什么意思

贪嗔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这三者对众生的影响很大,若众生沉溺于这三毒,那么会受轮回之苦。所...
https://m.xinjingks.com/fxztl/tccu/184697.html

为何会产生贪嗔痴

贪嗔痴对众生的影响很大,若众生一味的沉溺于此,那么众生的一生都将会受到影响和伤害。贪嗔痴...
https://m.xinjingks.com/fxztl/tccu/184700.html

医治贪嗔痴的方法是什么

贪嗔痴是生活中常见的,虽然这三者常见,但它们的影响非常大。若师兄一直沉溺于贪嗔痴,那么他...
https://m.xinjingks.com/fxztl/tccu/184703.html

贪嗔痴对应什么动物

贪嗔痴这三者对学佛有很大的影响,学佛的师兄若不戒除贪嗔痴那么学佛之路会变得很难,而且也很...
https://m.xinjingks.com/fxztl/tccu/184704.html

贪嗔痴的本质是什么

贪嗔痴这三者是学佛之人不应有的,若学佛的师兄有了贪嗔痴,那么师兄的身心会受到影响,而且师...
https://m.xinjingks.com/fxztl/tccu/184706.html

何谓贪嗔痴三毒

贪嗔痴是佛教三毒,修行之人需要消除这三毒,这样才能更好的去修行,才能去领悟佛法中的智慧。...
https://m.xinjingks.com/fxztl/tccu/184708.html

如何戒除贪嗔痴

贪嗔痴的危害性很大,若师兄不戒除贪嗔痴那么师兄的身心会受到影响和伤害,而且师兄也容易犯下...
https://m.xinjingks.com/fxztl/tccu/184713.html

结语

贪嗔痴出处于佛教,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其中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