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开示网

金刚经注释的最好版本

发布时间:2024-11-06 19:41:44作者:心经网

  金刚经的每一品都有一定的深意,大家在了解这部经时,需用心去理解它的意思,同时也要选择金刚经注释的最好版本,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去了解金刚经。而且通过金刚经的注释也能对经文所讲内容有不一样的体会,为此,大家要重视这方面。那接下来一起来看看金刚经的注释吧!

  【原文】

  如是我闻①。一时②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③,千二百五十人④俱。尔时世尊⑤,食时著衣持钵⑥,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⑦,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⑧已,敷座而坐⑨。

  【注释】

  ①如是我闻:如是,这样;我闻,我听说。我听佛这样说,表示经中的话都是佛亲口说的,这是为了增加佛经的可信度。

  ②时:那时。

  ③大比丘众:比丘是梵语,即受了具足戒的男性僧侣,又名乞士。女性叫比丘尼。

  ④千二百五十人:释迦牟尼最初有六大弟子,即舍利子、迦叶三兄弟、目连尊者、耶舍长者子;六大弟子又收弟子,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

  ⑤世尊:对佛的尊称,所谓佛为三界之尊,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⑥钵(bō):僧人食具,通常用泥或铁制成,圆形,略扁,小口,平底。

  ⑦次第乞已:按顺次挨家挨户乞食。佛乞食是为被乞食者种福,所以不能择贫富,而要按顺序来,即“次第”。

  ⑧洗足:佛是光脚乞食的,所以回来要洗足。

  ⑨敷座而坐:整理好座位打坐。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①,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②,右膝着地,合掌恭敬③,而白佛言④:“希有世尊⑤,如来善护念诸菩萨⑥,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⑦,云何应住⑧,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往,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顾乐欲闻。”

  【注释】

  ①长老须菩提:须菩提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善现、善吉、空生等,他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婆罗门种姓,能深入理解佛法的空义,被称为“解空第一”。

  ②偏袒右肩:印度僧侣披袈裟时偏袒右肩,形成习惯,后世有许多解说,其实可能与印度的气候较热有关。

  ③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这也是佛教的规矩威仪。

  ④白佛言:对佛说,白就是说话,白是南北朝时的说法,即道白。

  ⑤希有世尊:希有即稀有,这是对佛的赞美。传说佛诞生时就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⑥如来:与佛、世尊等一样,是称呼佛的一种名号,佛共有十种名号。这里指释迦牟尼。

  ⑦阿耨(nòu)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最高的智慧觉悟。

  ⑧住:停住,守护,即后文所谓的“降伏其心”。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①,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②,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③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④,即非菩萨。”

  【注释】

  ①摩诃(hē)萨:即摩诃萨堙,摩诃,就是大,前人曰:“心量广大,不可测量,乃是大悟人也。”旧译大心、大众生,新译大有情,就是菩萨的另一种尊称。

  ②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佛教认为众生的各种形态和境界。

金刚经注释的最好版本

  ③涅槃(niè pán):梵语,也译作泥洹、泥畔等,意为灭度、寂灭、不生、安乐、清净、解脱、圆寂等,总之是指达到了佛的无念想、无烦恼境界。

  ④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在佛教中叫“我人四相”,指还没有悟道成佛的各种执著。

  【原文】

  “复次①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②,行于布施③。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色、声、香、味、触、法④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⑤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得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⑥。”

  【注释】

  ①复次:这是连接前后文的关联词,表示“接着说”。

  ②无所住:心不执著。

  ③布施:梵文“檀那”,意译“布者,普也;施者,散也”,以自己的财物、福利施于别人。

  ④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佛教所谓“六尘”,也是“八识”中的前“六识”,即人的主观认识功能和作用的六个方面,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产生。

  ⑤四维:指四隅、四角,即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里说“四维、上下”,连上前面所说的东、南、西、北四方,就是佛教所谓“十方虚空”,概指全部宇宙。

  ⑥如所教住:照我说的去“住”——降伏己心而修行。

  【原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①,生实信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③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④,而种善根⑤,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⑥者。须菩提,如来悉⑦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⑧。”“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⑨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注释】

  ①章句:本指经文上的章节语句,这里是指前一品中佛所说的“诸相非相”的话语。

  ②实信:真实的信仰。

  ③持戒:修持佛教的戒律。戒、定、慧是佛教三学,戒是为防止信徒违背佛法作恶而制定的各种规矩条例。

  ④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一劫有一佛出世,这是说经历的劫数还不多。

  ⑤种善根:佛教认为信徒通过各种修行培养自己的善性,就像种地植下为善的根苗。

金刚经注释的最好版本

  ⑥净信:佛教认为佛所在的西天是净土,所以有净土信仰。

  ⑦悉:都,完全。

  ⑧法相、非法相:法相是太执著于佛法的表面道理,非法相是不执著于佛法的道理,但只要有执著或不执著的想法,就还没有达到万法皆空的境界,所以说真正的觉悟者应是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⑨筏喻:将佛法比作过河的竹筏子,意为对佛法也不能执著,要像竹筏子一样,过了河就舍弃掉,这才是真正的万法皆空。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①,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②,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③,乃至四句偈④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注释的最好版本

  【注释】

  ①七宝:佛经所说七宝,各经说法稍有不同,按《般若经》,七宝是金、银、琉璃、砗磲(读作“车渠”,一种介壳呈三角形的软体动物)、玛瑙、琥珀、珊瑚。

  ②福德性:指觉悟了佛法后所达到的境界。与通过布施所得到的福德比较是更高的境界。

  ③于此经中受持:从这本《金刚经》中修行获益。

  ④四句偈:关于何谓四句偈,古今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弥勒佛回答天亲菩萨,说四句偈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有说是指《金刚经》第二十六品和第三十二品中的两首偈语。

  修金刚经时可以根据注释去了解这部经,这样能更好的去了解它的意思。而且金刚经的作用也非常大,经常去修金刚经能帮助自己修罪业,除烦恼等等,对自身是益处的,所以大家要认真去修这部经,这样才能收获更多。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