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开示网

大般涅盘经译文

发布时间:2023-08-16 14:06:02作者:心经网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

白话佛经

白话大般涅槃经

常亲近同修 翻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

如来性品第四之三

善男子。此大涅槃微妙经中有四种人,他们能护持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利益众生。怜愍世间、作为世间人的依靠、让人天得到安乐。那四种人呢?有人出世间但仍然具备烦恼性,就叫做第一人。须陀洹人、斯陀含人是第二。阿那含人是第三。阿罗汉人是第四。这四种人出现于世,对世间有大利益,怜愍世间,作为世间的依靠,让人天得到安乐。

什么叫做具烦恼性呢?如果有人能奉持禁戒、威仪具足、建立正法。听闻佛法、理解经文的意义,并能为别人分别解说。欲望少是道,欲望多则不是道。能广说八大人觉。如果有犯罪的就教导他们让其发露忏悔灭除罪过。善于理解菩萨方便所行的秘密之法。这种人叫做凡夫,还不是第八人。第八人不是凡夫是菩萨,第八人也不能称为佛

第二人是须陀洹和斯陀含。如果得到正法并能受持正法,听闻佛法,并遵从佛法,听闻之后能书写、受(接受认同)持(依教奉行)、读诵并能转为他人说法。叫做第二人。如果听闻佛法后不写、不受、不持、不说,而说佛听任大家蓄养奴婢等不净之物,那就没有任何道理了。第二之人没有得到第二第三的住处就叫做菩萨,如果得到了就能受记作佛。

第三人叫做阿那含。如果有诽谤正法的,或者宣说听任畜养奴婢等不净之物的,或者受持外道典籍书论以及被客尘烦恼所障的,或被诸旧烦恼所覆盖的。如果藏匿如来真实的舍利以及被外病所恼害的(此句有待斟酌),或者被四大的毒蛇所侵扰的,论述宣说有‘我’的都不对。如果说无我的就对了。宣说染着世间法的是错误的,如果宣说大乘佛法相续不断的就对了。如果所受之身有八万虫也是错误的。永离淫欲乃至梦中也不会毁犯就对了。临终之日感觉怖畏是错误的。阿那含是什么意思呢?此人不再退转如上所说,所有过患永远不能玷污他们,他们往返周旋堪称菩萨,并已得到受记,不久就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叫做第三人。

第四人叫阿罗汉。阿罗汉能断除各种烦恼而放下了重担。获得利益该做的都作了,住在第十地得到自在的智慧。随人所愿能示现种种色像。如此庄严,若要成就佛道就能得成,能成就这样的无量功德就叫做阿罗汉。以上四种人出现于世,能利益世间、怜愍世间、为世间所依靠、使人天安乐。在人天中最尊最胜犹如如来。称作人中胜、是人天归依之处。

迦叶对佛说:“世尊。我今天不要归依这四种人。因为如瞿师罗经中佛为瞿师罗所说得那样——‘如果天魔梵天为了破坏而变为佛像,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放圆光广大达到一寻(八尺)。面部圆满犹如满月,眉间的白毫犹如净雪。如此的庄严来到你面前。你要小心鉴别判定他的虚实,发现真相就应当降伏魔王。’世尊。魔众尚能变作佛身,就更能变作罗汉等四种之身。坐卧在空中,左胁涌出水右胁涌出火,身上喷出焰火犹如火聚。因此因缘我不能相信他们。他们所说得我也不能接受,也不会恭敬他们乃至作为自己的依止。”

佛说:“善男子。对我所说的如果怀疑尚且不应接受,何况是你所说的情况。所以应当善于分别,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可作、什么不可作。这样去做就能在长夜中享受安乐。善男子。譬如野狗在夜里闯入别人的家,那家的人如果察觉了就会立刻驱逐喝骂:‘你马上离开,如果不离开就要你的命’。野狗听到就连忙离开再也不敢来了。你们从今以后也要这样降伏波旬。应当这样说:‘波旬。你今天不要变成这个模样。你如果这样做,我就用五系(系有两种,五尸系或五处系)来捆住你。魔王听到就会离开,就像野狗一样再也不回来了。”

迦叶对佛说:“世尊。正如佛为瞿师罗长者所说的——如果能如此降伏魔王,也能接近大般涅槃。那么,如来何必说此四种人可以作为依止处,这四种人所说的未必可信啊。”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如我所说的那样并没有错。善男子。我为声闻弟子那些有肉眼的人说降魔,并不是为修学大乘的人说的。声闻之人就算有天眼也叫做肉眼,学大乘者的就算有肉眼也叫做佛眼。为什么呢?此大乘经叫做佛乘,而此佛乘是最上最胜的。善男子。譬如有人勇猛健壮,那些怯弱者就会经常来依附。勇健之人就经常教导怯弱的人:‘汝要这样那弓执箭,学习长勾锁链等武器。’又告诉他:‘战斗虽然如同在刀刃上行走却不要害怕。要把对手想象成软弱的。要把自己想作勇敢的。如果有人素来没有胆量却装作勇猛的样子,拿着弓箭种种武器装备自己,在战场上大吼大喝。你也不要害怕此人。此等人如果看到你没有害怕,就会四散逃走如同野狗。’善男子。如来也是这样告诉诸声闻弟子。你们不要畏惧魔王波旬。如果魔王波旬化作佛身来到你面前。你要精勤坚固自己的心来降伏魔王。那时魔王就会愁忧不乐的离开。善男子。如同那健壮的人不会跟从别人的习气。学大乘的人也是如此,得闻种种深密经典,心中欣乐不生惊怖。为什么呢?如是修学大乘之人。已经供养恭敬礼拜过去无量万亿佛,就算有无量亿千魔众来侵娆他,也不会有任何恐怖。善男子。譬如有人得到阿竭陀药就不怕一切毒蛇,因为此药力能消除一切毒。此大乘经也是如此,如同那药力一样不怕一切魔毒,也能降伏魔王让他们不再兴起。

再者,善男子。譬如龙的性格非常残暴,要害人时就用眼瞪人或者用气吹人。所有师子虎豹豺狼狗犬都非常害怕,因为这些恶兽凡是听其声见其形或者触其身都会丧命。有善长咒语的人凭借咒力,能让恶龙、金翅鸟、恶象、师子、虎豹、豺狼等都任他调教而被他骑乘。这些恶兽见到那善于咒术的人就被调伏。声闻缘觉也是如此。见到波旬就感到恐怖,而魔王波旬也就不会畏惧而行魔业。学大乘者见到声闻怖畏魔事而对于大乘佛法不能相信和喜乐。就先用方便法降伏诸魔,被他任用,而为他广说种种妙法。声闻缘觉见到魔被调伏就不再害怕,对大乘无上的正法生起信心和喜乐。便说:我们从今以后不应障碍此中正法。

再者,善男子。声闻缘觉面对各种烦恼会感觉害怕。学大乘者则不会恐惧。修学大乘有如此威力,如前所说的种种因缘都是为了让声闻缘觉能调伏诸魔,却并不是大乘。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不可消伏,非常奇特。如果有人听到后能够相信接受,能相信如来是常住之法。此人则如同优昙花一样稀有。我涅槃后如果有能闻到此大乘微妙经典而生起信心和敬心的人,那么他们在未来世百千亿劫中都不会堕在恶道。

这时佛告诉迦叶菩萨:“善男子。我涅槃之后,会有百千无量的众生诽谤、不信此大涅槃微妙经典。”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这些众生在佛灭后不久就会诽谤此经。世尊。会有怎样的纯善众生,能够拯救这些谤法者呢?”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我般涅槃后的四十年中此经会在阎浮提广行流布,然后此经就会渐渐消失。善男子。譬如出产甘蔗、稻米、石蜜、乳酥、醍醐等地,那里的人民都说这些这些食品是味中第一。如果有人吃的只是粟米和稗草,此人也说我所吃的是最美味的。这是因为这些人因福薄而受的业报。如果是有福的人就不会听到粟稗的名字,所吃的都是粳粮、甘蔗、石蜜、醍醐。此大涅槃微妙经典也是如此。钝根薄福的人不喜欢听闻,如同那薄福的人憎恶粳粮和石蜜一样。二乘之人也是如此,憎恶无上的大涅槃经。有的众生喜欢听受此经,听到之后欢喜不已,不生诽谤。如同那有福之人能吃到稻粮。

善男子。譬如有国王居住在山中的险恶荒芜之处。虽然也有甘蔗、稻粮、石蜜等物,却因为难得而尽力积攒,害怕吃完而不舍得吃,只能吃那些粟稗。这时有另一国的国王听说此事非常可怜他们,就用车载着稻粮和甘蔗送给他们。这国王得到就分发下去,让全国人民一起吃。人民吃后都非常欢喜,就说:‘都是因为外国国王才让我们能吃到这么稀罕的食物。’善男子。这四种人也是如此。作为此无上大法的将领。此四种人中也许有一人在他方见到无量菩萨。虽然自己学习此大乘经典自己书写并令他人书写,皆是为了获得利养为了提升名誉为了解佛法为了获得依止,为了凭借此经的广博代替其余经(此句值得商榷),并不能广为他人宣说此经。于是将此微妙经典送至彼方的菩萨处,令菩萨发无上菩提之心安住菩提。而此菩萨得此经后即便广为他人演说此经,令无量众生得受如是大乘之法味。而这本是凭此一菩萨之力所不能听闻的经,如今都能得闻。如同那人民因国王之力而得到稀有之食。另外,善男子。此大涅槃微妙经典所流布的地方,那里的土地即是金刚,那里的人也如金刚。如果有能听此经的,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都能成就。如我今日所说,你们众比丘要好好的受持,如果有众生不能听闻此经,要知道此人非常可怜。为什么呢?此人不能受持如此大乘经典甚深之义啊。”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灭后四十年中此大乘经典大涅槃经在阎浮提广为流传。之后就渐渐消失。过后不久还会在出现的。”佛说:“善男子。如果我的正法还剩下八十年,那其中前四十年此经又会在阎浮提降下大法之雨。”(此句翻译得是否正确?)

迦叶菩萨有对佛说:“世尊。此经典在正法毁灭的时候,正戒被破坏的时候,非法增长的时候,没有如法的众生的时候,谁能听受、奉持、读诵此经,能够通晓、供养、恭敬、书写、解说此经呢?希望如来怜愍众生,详细解说,让诸菩萨听到后能够受持,便能得到不退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时佛赞叹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今天能这个问题非常好。善男子。只有曾在熙连河沙那么多的诸佛的面前发过菩提心的众生,才能在此恶世受持这部经典而不生诽谤。善男子。如果有人曾在一恒河沙的诸佛世尊前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喜爱此经,但却不能为别人详细的解说。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在二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正确的理解、相信、喜欢、受持、读诵此经、但仍不能为他人广为解说。如果有众生在三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并受持、读诵、书写此经,虽能为别人解说却不能理解其中深奥的道理。如果有众生在四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典,能为他人广为解说其中十六分之一的道理。虽然能演说也不算具足。

如果有众生在五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并受持、读诵、书写此经,而广为他人解说其中十六分之八。如果有众生在六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此经并为他人广为解说其中义理的十六分之十二。如果有众生在七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受持、读诵、书写此经并广为他人解说其中十六分之十四的义理。如果有众生在八恒河沙的佛前曾发菩提心。然后才能在恶世中不谤此法。受持、读诵、书写此经也能劝他人书写,自己能接受又能劝他人听法受持读诵理解。因拥护坚持怜愍世间众生而供养此经。也能劝他人供养、恭敬、尊重、读诵、礼拜。能够具足的了解其中的义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毕竟安乐,详细的解说众生悉有佛性的道理。很好得了解如来所有法藏。供养如是诸佛之后,才能建立如此无上正法并受持拥护。如果有人才开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要知道此人未来世中一定能建立如此的正法并受持拥护。所以你今日不应该不知道未来世中的护法之人。为什么呢?此发心者在未来世中必能护持无上正法。善男子。有恶性比丘听说我要涅槃不会忧愁,心想今日如来入般涅槃太值得庆幸了。如来在世让我们无法牟利,现在如来入般涅槃,还有谁能阻挡我们呢?如果没人能阻挡那么我则还能得到如来的利养。如来在世禁戒严厉,现在入涅槃后就都放弃了。所受的袈裟本来都是用来做法仪式的,现在都应该废弃了。这些人都会诽谤拒绝接受此大乘经。

善男子。你现在要记住我所说的话。如果有众生成就具足了无量功德,才能相信此大乘经典,并且受持。其余的众生有喜欢法之人,如果能广为其解说此经。那人听闻之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所作的恶业都能消除。如果有人不信此经典,那他就会被无量的病苦所恼害,常被众人骂辱,命终之后被人轻贱,颜貌丑陋。生活艰难,入不敷出。就算得到一点家用也都是下劣次等的东西。所投生的地方常常是贫穷下贱、诽谤正法、充满邪见的家庭。临终的时候或者正值兵荒马乱的时期,或者被帝王、暴虐的怨家仇敌所侵逼。虽然有好朋友却不能遭遇,连生活所须都无法满足,就算得到少许也是经常被饥渴所困。只能结交平凡下等之人,被国王大臣等所不齿。就算被人听到他所宣说的正理也始终不能相信接受。这样的人不能到达善处,如同折翼的鸟不能飞行。此人在未来世也不能到达人天善处。如果有人能相信此大乘经典。就算本来的形貌粗陋,因此经的功德就会得到威严的容貌并且日渐增多。常被人天所喜欢,被恭敬爱恋不相舍弃。国王、大臣及其亲属听闻他所说得都能恭敬相信。如果我的声闻弟子之中要行第一稀有之事的,就当为世间广为宣说如此大乘经典。

善男子。譬如雾和露虽然想要停留却也无法等到日出。太阳一出就会消灭无余。善男子。众生所有的恶业也是如此。其势力都不能见大涅槃日。涅槃日一出能消除一切恶业。

另外。善男子。譬如有人出家剃发,虽然身穿袈裟。却没有受沙弥十戒。如果有长者来邀请众僧,未受戒的也会跟大众一起受请。虽然没有受戒却已经被当作僧人计算。善男子。如果有众生发心开始学习此大乘典大涅槃经。书持、读诵也是如此。虽然没有具足位阶十住却已经算作十住数中。如果有众生是佛弟子或者非佛弟子,就算因贪婪恐怖或者要获得利益而听受此经甚至一个偈颂,听到后不会诽谤,则知此人已经接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善男子。因此因缘,我方说四种人可为世间的依靠。善男子。如此四人如果打着佛的旗号宣说非佛所说的道理就不对了。所已我说此四种人士世间所依。善男子。你应该供养此四种人。”

“世尊。我该如何分辨这些人而供养他们呢?”

佛告诉迦叶:“如果有人建立护持正法。如此之人应当启请,要不惜舍弃性命而供养他。如同我在此大乘经中所说: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 犹如事火 婆罗门等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 亦如诸天 奉事帝释

有知道正法的人,无论老少都要供养。恭敬礼拜,如同事火教恭敬婆罗门。有知道正法的人,无论老少都要供养。恭敬礼拜,如同诸天人恭敬供养帝释天。”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供养师长正应如此。今天我还有所疑问。希望如来详细解说。如果有年长的人护持禁戒,去向年少的人学习,这样的人应当礼敬吗?如果应当礼敬则不叫持戒了。如果年少的人护持禁戒,去向那些破戒的人学习,这样的人应该礼敬吗?如果出家人向在家人学习,还应该礼敬吗?可是出家人不应该礼敬在家人,佛法中年少幼小的应当恭敬年长的,因为年长的先受了具足戒成就了威仪,所以应当供养恭敬。

如佛所说破戒的是佛法中所不容。犹如良田多有杂草。可是佛又说:如果有知法的人,无论老少都应供养如侍奉帝释天。这二句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如来虚妄之说吗?如佛所说:持戒比丘也有所犯,为何如来这样说呢?世尊。也在其余经中说过听任破戒之人。这样的说法好像道理不明了。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我是为未来的菩萨学大乘的人说此偈,而不是为声闻弟子说的。善男子。如同我先前所说正法灭后毁坏正戒的时候破戒的事情逐渐增长。非法兴盛之时一切圣人隐藏不漏之时。畜养奴婢等不净之物时。这四种人中会有一人出现于世,剃除须发出家修道。见到比丘畜养奴婢等不净之物。不知道什么是净什么是不净,律和非律也都不知道。此人为了调伏这些比丘,与他们在同样的阳光下却不并与之同流合污。自己的行为以及佛的行为都能分别了知。虽然看见诸人犯波罗夷戒却默然不说。为什么呢?因为我出于世是为了建立护持正法的。所以默然而不举。善男子。如此之人为了护法虽然有所违犯却不叫破戒。

善男子。如同有个国王因病而死,王子幼小不能治国。有旃陀罗(残暴的恶人,下等姓)有丰饶财宝很多的眷属。看到国王虚弱而强行篡位。治国不久,国中的居士、婆罗门都叛逃远走他国。就算留下的也不愿意看见新国王。也有长者婆罗门没有离开本来的地方,如同树木一样所出生的地方也就是死亡的地方。旃陀罗王知道国人逃叛的很多,就派遣各旃陀罗守住出口,又七日中击鼓宣布:婆罗门中如果有谁能给我作灌顶师的,就用一半国土作为奖赏。各婆罗门听到之后都没有去的。都认为:婆罗门种怎么能作那样的事呢?旃陀罗王又宣布。婆罗门中如果没有人要作为我的老师。我就让诸婆罗门与旃陀罗同吃同住共住,一起工作。如果有人来为我灌顶的,一定会有半国的奖赏。咒术所得的三十三天上妙甘露不死之药也会分给他吃。

这时有一个婆罗门。年龄20左右,修行纯净,长发,善于咒术。去往王宫而说:“大王。国王所要的我都能做。”大王非常欢喜,接受此童子作为灌顶师。诸婆罗门听说此事都怨恨此童子。说:你是婆罗门。怎能作为旃陀罗的老师?这时国王就半了一半国土给此童子,一起治国很长时间。一天童子对国王说:“我舍弃家法来作国王的老师,教授大王微密的咒术,可是如今大王仍然不亲近我。”这时大王回答:“我怎么不亲近你呢?”童子说:“大王的不死之药还没一起吃呢。”大王说:“善哉善哉。大师,我真的不知道老师需要。既然需要希望你尽快去拿。”这时童子听到国王这么说:“就将药拿回家,请诸大臣一起吃。”大臣吃后就一同对大王说:“大师真好!有此甘露不死之药。”大王知道后就问其师:“为何大师只与诸臣分享,却不给我呢?”这时童子就用杂毒之药给国王吃。大王吃后不久就中毒,昏迷的如同死人一样。这时童子把王位还给原来的王子。说:“师子御座法不应让旃陀罗升起。我从来都没有听说旃陀罗种能做国王的。让旃陀罗治国理民是完全不对的。你现在应该继承先王的正法治国。童子办好此事,又用解药救醒旃陀罗。然后把他驱逐出国。

此童子虽然作了这事,却不算失婆罗门法。其余的居士婆罗门听到他的所作所为都非常赞叹。说:“善哉善哉。仁者。能驱遣旃陀罗王。”善男子。我涅槃后护持正法的诸菩萨也是如此。用方便力对待破戒之人,假装接受畜养一切不净物的僧人,共同处事。这时菩萨如果看见有人虽然犯戒却能治理那些毁坏戒律的恶比丘。就去他的住所恭敬礼拜,用四事供养,将经书宝物一起进奉。如果自己没有就从檀越那里乞求寻觅之后再给他。为了治理恶比丘所以应畜养八种不净之物。如同那童子驱逐旃陀罗。这时菩萨虽恭敬礼拜此人听任畜养八种不净之物,却没有罪过。因为此菩萨为了摈治诸恶比丘,让清净僧得安隐住,为了流传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善男子。因此因缘我在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同那居士婆罗门称赞童子:善哉善哉。

护法菩萨正应如此。如果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共同处事而说其有罪的,要知道那人自己反受其殃。那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如果有比丘犯禁戒后,因骄慢心而隐藏罪过不进行忏悔,则知此人是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违犯却不叫破戒。因为没有骄慢又能发露忏悔。善男子。所以我在经中覆相说如是偈

有知法者 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

恭敬礼拜 犹如事火 婆罗门等

如第二天 奉事帝释

有知道正法的人,无论老少都要供养。恭敬礼拜,如同事火教恭敬婆罗门。如同诸天人恭敬供养帝释天。因此因缘,我也不为学声闻人的人说,而是为菩萨说此偈。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这些菩萨摩诃萨在戒律上非常不严格,那他们本来所受的戒还能算都在吗?”

佛说善男子:“你今天不应该这样说。为什么呢?本来所受的戒律不会丢失。(此句翻译欠妥)假设有所违反就应忏悔,忏悔之后戒律就清净了。善男子。比如旧堤塘有了缝隙水酒会漏出来。因为没有人治理的缘故。如果有人管理水就不会漏出了。菩萨也是如此,虽然和破戒得人共同布萨、受戒、自恣等等僧人的事情。所有戒律都不会象堤塘一样漏水。为什么呢?如果没有清净持戒的僧人,则损减、慢缓、懈怠等行为就日渐增长。如果有清净持戒的人就能具足不失本来的戒律。善男子。在三乘中慢缓的才叫做缓,对戒律慢缓的不叫做缓。菩萨摩诃萨对此大乘心从不懈慢是他们跟本的戒。为了护持正法用大乘水洗浴自己,所以菩萨虽然示现破戒却不叫做缓。”

迦叶菩萨对佛说:“众僧之中有四种人。就象庵罗果一样难以分辨生熟。破戒、持戒如何可以分辨呢?”

佛说善男子:“凭借大涅槃微妙经典就很容易分辨。譬如农夫种稻谷需要除草。用肉眼看去是在净田。因为成熟结果之后草和谷差别非常明显。八不净法会污染僧,如果能除却,用肉眼观察则知清净。如果有持戒、破戒之人不作恶时用肉眼观难以分别。若恶显露出来就容易知道。比如那杂草稗容易分别。僧中也是如此,如果能远离八种不净毒蛇之法就叫清净。是圣众的福田,应该被人天所供养。清净果报不是肉眼所能分别的。另外善男子。比如迦罗迦林中的树木众多,在此林中只有一课树名字叫镇头迦。此迦罗迦树和镇头迦树。二种果实相似难以分别。果实成熟时有一女人把他们都摘下来。镇头迦果只占十分之一。此女不知道来到市场上叫卖,那些愚昧的人也不认识买了迦罗迦果吃了之后就死了。聪明的人听说此事就问女人从那里得到的这些果实。于是女人就告诉了他。此人就说‘那里有很多的迦罗迦树,只有一颗镇头迦树。’其余的人明白之后就笑着离开了。

善男子。大众之中的八不净法也是如此。在大众中有很多人受用此八法,只有一人清净持戒,不受八不净法,而知道其它人受畜非法,却与其同事不相舍离。如同森林中的镇头迦树。有优婆塞见到这些人中多数人都接受非法,就不恭敬供养他们。如果想要供养应该先问:‘大德。如此八事应该受畜吗?佛允许吗?如果说佛允许。这样的人能共同布萨、羯磨、自恣吗?’此优婆塞这样问后。众人回答:‘如此八事如来怜愍都允许畜养。’优婆塞说:‘祇洹精舍有的比丘说金银是佛所允许储存的。也有人没听过佛曾允许的。此不听的不跟他们共住、说戒和自恣,甚至不共饮一河之水,等等利养之物都不与共。你们为何说佛允许呢。佛为天中天就算能接受,你等众僧也不应畜养。如果有接受的不应该跟他一起说戒、自恣、羯磨以及其它僧事。如果一起说戒、自恣、羯磨共同做僧事的,命终就要堕在地狱。’如同那些食迦罗果的人吃后就会命终。”

另外善男子,譬如城市中有卖药的人。他有上好的出自雪山的妙药。也同时卖其余的杂药,味道却和妙药相似。那时有很多人都希望购买,却不能分别好坏。就到卖药的人那里问:‘你有雪山药吗?’卖药人回答:‘有’。此人欺诈用杂药告诉买药的人者:‘这是雪山的妙药’。那买药的人肉眼不能分别就买了,还以为自己已得到雪山甘药。迦叶。如果声闻僧中有假僧有真僧,有和合僧,有的持戒有的破戒。在大众中同等的接受供养、恭敬、礼拜。而优婆塞用肉眼不能分别。如同那些不能分别雪山甘药的人。谁是持戒的、谁是破戒的、谁是真僧、谁是假僧。有天眼的人才能分别。迦叶。如果优婆塞知到比丘是破戒人则不应给他施礼拜和供养。如果知道此人受畜八法也不应给他布施所须以及礼拜供养。如果僧中有破戒者,不应因为他被袈裟就恭敬礼拜。

迦叶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应当顶礼接受。犹如金刚珍宝稀有之物。如佛所说诸比丘应当依四法。所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那些人不是佛说的四种人”

佛说:“善男子。所谓依法就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就是法性,法性即是如来。所以如来常住不变。如果有人说如来无常。那是他不知道、看不见法性。如果不知见此法性的人就不应该依止。前面所说的四种出世护持正法的人,则应当证知而作为依止。因为此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能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果说如来无常变易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如是四人就叫如来,因为他们能解如来密语而且能宣说。如果有人能了知如来甚深密藏,以及如来常住不变。如此之人如果为了获得利养而说如来是无常这种说法不对,这样的人尚且可以依止,何况是四种人,更要依止。依法的人就是法性。不依人的就是声闻。法性即是如来。声闻即是有为。如来即是常住。有为即是无常。善男子。如果有破戒的人为了利养而说如来无常变易。这样之人不应依止。善男子。这就是定义

所谓依义不依语。义就是觉了。觉了之义叫做不羸劣。不羸劣叫做满足。满足之义叫做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之义就是法常。法常之义就是僧常。这叫做依义不依语。什么样的语言不应该依从?宣称绮丽文辞的论著如同佛所说的无量诸经。贪求无厌、多奸谀谄。装作亲近的样子为了牟取利益。管理白衣为他们做事。又说:“佛听任比丘畜奴婢等不净之物。以及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在饥馑的时候,是为了怜愍众生。听任诸比丘储贮食物,自己亲手自饭,不再接受供养而吃。这样的说法不应依从。”

所谓依智不依识。智即是如来。如果有声闻不能很好的知道如来功德。那样之识不应依止。如果知到如来即是法身。如此真智应该依止。如果见道如来方便之身,说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的也不应该依止。所以知识不可依止。如果有人这样说以这样的经书也不应该依止。

所谓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是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就会生疑。不知此藏出自大智慧海。犹如婴儿一般没有能力分辨事情,叫做不了义。

了义就是菩萨。真实智慧随其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一样无所不知,就叫做了义。另外,声闻乘叫做不了义,无上大乘才是了义。如果说如来无常变易是不了义。如果说如来常住不变是了义。声闻所说应该证知的是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的是了义。如果说如来靠吃饭养活是不了义。如果说是常住不变易是了义。如果说如来入于涅槃如同材火烧尽是不了义。如果说如来是入法性则是了义。声闻乘法不应依止。因为如来为欲度众生用方便力而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孩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没有结果实,叫做不了义。所以不要依止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因为如来为欲度众生故,用方便力说于大乘,所以应依。这叫做了义。如此四依应当证知。

另外,所谓依义。义叫做质直。质直叫做光明。光明叫做不羸劣。不羸劣叫做如来。另外,光明叫做智慧,质直叫做常住。

如来常叫做依法。法叫做常,又叫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却可以知见。如果有人说其不可见,那样之人不应依止。所以依法不依于人。如果有人用微妙之语宣说无常,如此之言不应依止。所以依义不依于语。所谓依智,比如众僧是常、无为不变,不畜八种不净之物。所以依智不依于识。如果有人说识作识受(此句不解)则无和合僧。因为和合就是无所有,既然无所有如何说常?所以此识不可依止。所谓依了义。了义叫做知足。永不假装威仪清白。不憍慢、自高、贪求利养。又在如来随宜方便所说之法中不生执着。叫做了义。若有人能安住如是等法中。那么此人则已得安住第一义。所以叫做依了义经。

所谓不依不了义。不了义如经中所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都是不了义。因为不能了达如此义。令众生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呢?因取着而对于义不能了达。执着一切烧的认为如来涅槃也是烧。执着一切无常的人认为涅槃也无常。其余苦空无我的也是如此。所以不了义经不应依止。善男子。如果有人说如来怜愍一切众生,善于把握时宜,因知时宜说轻为重、说重为轻。如来知道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他们所须,令他们无所缺乏。所以佛不听任弟子接受畜养奴婢金银财宝、以及贩卖交易不净之物。如果弟子没有檀越供给所须,遇到饥馑,饮食难得。为了建立护持正法,我允许弟子畜样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买所须。虽然允许弟子受畜这些物品,也要当清净布施给笃信的檀越(此句是否恰当?)。如此四法应当依止。如果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只要不违反此是四法也要依止。无论何时,无论能护法的不能护法的,如果有人说如来听任一切比丘受畜不净之物。这种说法不应依止。如果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中有相同的说法,也不应依。我为肉眼众生等说此四依。却不是为有慧眼的人说的。所以我今天说此四依。法即是法性。义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既是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就是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大般涅槃经卷第六

首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