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开悟

开悟——开智悟理也

开悟,是指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开悟一切愚暗众生。出曜经二曰:欲化彼人令得开悟。付法藏传五曰:尔时马鸣,着白氎衣,入众伎中,自击钟鼓,调和琴瑟,音节哀雅,曲调成就,演宣诸法苦空无我。时此城中五百王子,同时开悟,厌恶五欲,出家为道。

修行而开悟就是为了得知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真相,从而逃开自己给自己设置的罗网,让心灵在实相的天地里自由飞翔,成就名为解脱的觉受。故此,切勿把开悟看得过于神秘,因为,只要你努力并精进不怠的修行,开悟就人人可得,并非只有佛祖和高僧大德才能得到开悟的成就。

开悟后是什么境界

在修行时,重视过程而不重视追求开悟。过程可使自己的心平静、明净,不会被太多的追求心和企图心障蔽。如果经常保持心的平静、维持心的平稳,心就能明净。开悟是一种内心的体验而不是一样东西。只要烦恼越来越少,你的心境就越来越明。这就是一种过程的体验。追求开悟的人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希望早一点开悟,这种追求开悟的心就是执着。

开悟后是什么境界

开悟的人心不离身,身心合一,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宠辱不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开悟的人是真实的活在圆满里的人。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不是“拍脑袋”,不是想当然,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放下想让别人认可自己的心,心若为外物所牵,心就有恐怖有担忧。劝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尽心努力。

开悟后是什么境界

开悟的人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自信不是给别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证明,自信与外在无关,用禅宗六祖慧能的话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开悟的人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没有黑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他真实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查看更多

学佛的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开悟。因为有开悟,才有解脱,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觉悟,事实上就是开悟,也是彻悟。但对于后世的修行者来说,很少有人能够像佛陀那样,一步到位,即彻悟,也就是说,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能够小悟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换句话说,就佛教的修行而言,所谓的开悟,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大悟、小悟、彻悟。

开悟的层次

其实所谓的开悟,说的是证悟本心,知世间一切皆幻的本质,用《楞严经》的话说,就是“七处征心八还辩见”,指的是修行者寻悟本心的脉络。而在禅宗之中,达摩祖也曾说:不识本心,学有何用?,于是六祖慧能在《坛经》中也说“心即佛”,这就是开悟。

开悟的层次

因此,自从佛教创立以来,从古自今,各类经典中所记载的开悟,指的是人体中能做主的本心为根本。能发现并了知,接触并能运用,不再随外境所转,这就叫开悟。又由于每一个的根智深浅不同,就算是开悟了,其程度也有所差别,于是,开悟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开悟的层次

因此,在佛教的修行当中,开悟是一个目标,但是绝大多数的修行者,一生的修行,不过是积攒资粮,不可能证到开悟这个层次,但如果你认为不求开悟就没有必要修行,那你就错了,因为修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其实就是认识“苦”的过程,也唯有真切的认识到“苦”对于人生的束缚,才会生起解脱苦的信心与愿力,没有这一过程,当然是不可能开悟了。所以,对于任何人来说,修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尽管在这一生开悟的机会并不大,但是如何你不修行,开悟的机率就会等于0,不可实现。

...查看更多

憨山大师在开悟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做过与修行悟道极有关系的梦。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梦本来不值一谈,但大师的梦却与众不同,不单纯是意识的反映,而是渗透著神通妙用及其悟证境界,所以介绍一下大师从开始住五台龙门到抄写《华严经》这四五年间的三个佳梦,对了解大师在这一阶段的修行悟证境界,是极有好处的。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境

第一次,大师梦见自己走入金刚窑,看见里边有两扇大门,旁边有座大般若寺。一跨进寺门,就好象处在无比广大的虚空一样,殿宇和楼阁的庄严,无法以言语形容。在正殿当中,安放了一张大床,清凉国师倚卧在床上,妙峰大师侍立在左方。大师一见国师,赶紧过去礼拜,然后侍立在右方。这时听到清凉国师开示着切入法界圆融的观境。随著国师的开示,大师的眼前即现出了相同的境界,自觉身心交泰互入。国师讲毕后,妙峰大师问:“这是什么境界?”大师笑著说:“无境界的境界。”大师醒来后,自己觉得心境融彻,再也没有挂碍。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境

第二次,大师梦见自己升向天空,当升到无边无际的高空时,又逐渐飘落下来,只见四周空空洞洞,没有一点东西,大地在天空的下面,圆圆地像一枚镜子那样平滑光亮,有如琉璃镜的晶莹。远远望去,在无穷的天空中,现出了一座广大无比的楼阁,它铺天盖地,雄伟壮观。在楼阁中又现出了世间的人事往来,就连最小的市井鄙恶之事,也都容含在那里。在楼阁的中央,设一紫金焰色的宝座。大师心里想:“这大概就是金刚宝座了。”大师对这座庄严妙丽、不可思议的楼阁非常欢喜,想走近它,可是转眼又想:“为什么在这清凉的世界中,有这些杂秽的楼阁呢?”这念头只一起,楼阁即刻去远了。大师心中又想:“一切净秽的境界,都是由我心而生的。”思惟着心生万法的道理,楼阁又近了。片刻之间看见金刚座前,侍立着许多身材高大、相貌端严的僧众。这时忽见一位比丘从金刚座后面出来,手捧一卷经书,径直走到大师面前,对大师说:“和尚叫我把这卷经书授予你。”

大师接过一看,全是黄金色的印度梵文,一字也不识。大师将经书收起后,即问那比丘:“那个和尚是谁?”比丘回答说:“是弥勒菩萨。”大师一听非常高兴,立刻跟随比丘到了陛下,瞑目敛念而立。过了片刻,忽然听到罄的鸣击声,大师睁眼一看,弥勒菩萨已经登座。大师即在菩萨前恭敬地瞻仰顶礼,只见菩萨的面容,晃耀着紫磨金色的光彩,世间上再也没有比菩萨更壮丽的了!大师顶礼后心想:“今天菩萨特为我升座说法,那我就是当机者了。”于是大师长跪合掌,拿出经卷翻开。这时弥勘菩萨开示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大师听到这里,身心忽然顿空,只觉得声音从空中历历传来。大师一觉醒后,菩萨开示的声音仍在耳边回荡。从此“识”与“智”的差别,完全了然清楚了。并知梦中所至之处,那是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境

第三次,大师梦见一僧人来报告说:“文殊菩萨在北台顶设置浴室,请你去洗澡。”大师跟著他到了北台顶,走进一座广大清净的殿堂,里面飘散著异香。这里的侍者都是梵僧,他们带领大师到了浴池。当大师准备解衣入浴时,见一女人已在池中洗澡,心里忽然一阵厌恶,不想再入池了。这时池中人见大师厌恶而不入池,故意露出身体,大师这才知道原来是男的。大师随即入池与他共浴。那池中人用手戽水洗大师,水从头上淋下,一直灌入五脏,好像在洗肉桶一样。五脏一一都洗遍了,仅存的一身皮,如琉璃笼一样,洞然透明。过了一会儿,池中人叫喝茶,有一梵僧手擎半边像剖开的西瓜一样的髑髅,大师仔细一看,见里面全是人的脑髓,还淋漓著血液呢。大师对这髑髅很觉厌恶,而这位梵僧却用手指剜了一块脑髓问大师:“这是不净的吗?”随即送入口中吃了。这样一边吃一边剜,吃得津津有味。脑髓吃光后,只剩下些血水在里边。这时池中人说:“可以让他喝了。”梵僧即把髑髅递给大师,大师喝了一口,味道真像甘露一样,喝下的血水从通身的毛孔里一一横流出来。血水喝完后,梵僧过来给大师擦背,并在大师背上大拍一掌,大师立即醒了过来,这时通身汗流如水,五脏洞然,没有隔阂。自从做了这梦以后,身心受用较以前又有提高,感到特别轻安自在。

...查看更多

什么才是开悟

开悟,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包括感知、思想、以及身心状态的变化在内的一个具体证境,...
https://m.xinjingks.com/fxztl/kwr/177456.html

开悟后的变化是什么

开悟中的气脉变化,乃是开悟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思想上的解悟、和浅表感觉体悟的一个根本关键。...
https://m.xinjingks.com/fxztl/kwr/177457.html

开悟之后气脉的变化有哪些

开悟,即是对生命及宇宙本体实相的真实发现和觉知,又称见道,也叫开心入无漏智,亦名明心见性...
https://m.xinjingks.com/fxztl/kwr/177458.html

开悟后知觉的变化是什么

开悟前后,可能所观所行可能别无二致,但心念则大有不同。济公吃肉喝酒,无损修行,是因为他已...
https://m.xinjingks.com/fxztl/kwr/177459.html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三次梦境

开悟(佛教解释),是指开智悟理也。法华经序品曰:‘照明佛法,开悟众生。’八十华严经四曰:‘...
https://m.xinjingks.com/fxztl/kwr/177460.html

开悟的层次

特征一:开悟的人,生命会由繁至简。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开悟的人,并不会立马成仙,或者立地成...
https://m.xinjingks.com/fxztl/kwr/177461.html

开悟后是什么境界

开悟,是指开智悟理也。“开悟”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内心最深处,自我的那种根本意义上的孤立...
https://m.xinjingks.com/fxztl/kwr/177462.html

结语

人生的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开悟,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大的改变和通透。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慈悲的人没有敌人;对所有人都要感恩,慈悲的心就能建立起来。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辉煌,都是从苦中来,事业的成就如此,学问的成就如此,修行的成就如此。
更多
相关专题
最新文章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