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开示网

南怀瑾先生圆寂前后异象

发布时间:2023-08-23 16:21:08作者:心经网

圆寂是佛教用语,一般只有离世的高僧才称“圆寂”,“圆寂”这词儿是最常见的,此外,“灭度”、“入灭”都是同样的意思。中国人比较喜欢“圆”而不太喜欢“灭”,所以,在古代通用的“入灭”、“灭度”这些说法就渐渐消失了,只剩下“圆寂”一词。圆寂,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最初,这是可以称为一种境界的,后来婉言僧尼去世为圆寂。

圆寂与死亡有何区别?

“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只要把三种烦恼,见思烦恼,法烦恼,无明烦恼灭尽,自性的三德密藏法身、般若、解脱自然现前,这是德;灭妄想分别执着三种烦恼,谓之“功”,这是功夫。这三种烦恼灭了,所得到的就是法身、般若、解脱,这是圆满的功德,称这为圆寂。唐代义净法师在《大宝积经》卷五六,记载道:“我求圆寂,而除欲染。”所谓圆寂,具足一切功德为圆,远离一切烦恼为寂,德无不圆,患无不寂。

圆寂与死亡有何区别?

圆寂与死亡的区别反映了佛学的殊胜之处,正是由于圆寂与死亡的根本区别,才让人类能够真正解决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心存畏惧最后又都难以避免的生死问题。圆寂的圆是指圆满,通过修正佛法可以转识成智,明心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最终达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涅状态,从而摆脱生老病死之苦。死亡是人类乃至一切众生的必然结局。有生必有死。佛学认为生物界的生住异灭,器世间的成住坏空是必然的四个阶段。或者用辩证法讲,任何事物都是在运动中,必然要经历产生、存在,发展、衰退的过程。

圆寂与死亡有何区别?

佛学进一步讲,因缘是普遍的规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于是一切众生只要是造业就必然会受报,当然前提是受报的因缘(外因)要成熟。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众生在六道中中轮回受苦不止。当年释迦牟尼佛正是看到人类难以避免生老病死的命运,才感觉到王位财富美色等等世俗的欲望都是小儿科,只有解决生死问题才是大事,于是发心出家修行最终发现佛学真谛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心经开示网